春日不迟,相逢有时。4月15日-21日时值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复星医药、复星健康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与癌共舞肿瘤患者社区共同成功开展了“不吐为快、回归常态“肿瘤防治宣传周专题活动。全国肿瘤治疗领域顶尖专家与各地肿瘤患友、医生一起,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温暖有爱的互动,共同推动CINV“起始即规范预防”。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但其所引发的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等不良反应是医生、患者与家属共同关心的话题。临床中如何有效管理CINV等不良反应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一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领域专家通过专家访谈、视频科普、直播义诊、线下患教会等形式对广大患友CINV的规范管理进行了悉心指导;同时也有患友积极分享了如何通过起始即规范预防CINV来获得新希望的故事,向广大患友传递信心。通过“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活动,“起始即规范预防CINV”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广大医患的大力支持与高度认可。
【止吐头条 · 共话CINV规范管理】
在“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活动中,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李高峰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立庭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建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张克强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丙忠教授共10位肿瘤治疗领域顶尖专家进行独家互动访谈,在肿瘤防治宣传周带来CINV规范管理最前沿的“头条资讯”。
各位专家均表达了对CINV规范化管理的关注。对于当前CINV领域所主要需要攻破的难点,专家们在访谈中都进行了逐一解答。专家在接受访谈时均强调了“起始即规范预防CINV”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临床中,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可以很好地助力“起始即规范预防CINV”目标的实现,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双通道止吐复方制剂[1],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具有更强效、更便捷的特点[2-8],同时其也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可及性高。
【止吐真言 · CINV管理“干货分享”】
在过去的一周,由来自全国各地近20位专家组成的“科普小分队”用简短的科普视频解答了患友最关心的CINV管理相关问题,涵盖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提前预防、延迟性及急性CINV的规范预防、不同癌种CINV规范化管理等多个话题。“科普小分队”从不同维度、用最精简的语言告诉了患友在面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时,如何做到“起始即规范预防”。科普视频受到了患友们的高度关注,一周内累计播放量过万。
【吐纳心声 · 医患同心,共克CINV难题】
肿瘤防治周,重在分享与交流。在“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活动中,几位患友选择说出他们的故事,通过视频与推文的形式,他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有效应对化疗后的恶心呕吐、如何获得重生的希望与信念。他们的分享获得了超5万患友的关注与观看。
患者故事1:以昏天暗地时的坚持换黎明后的曙光
(https://mp.weixin.qq.com/s/uhflxAVDx7H8hyuuHtVdPg)
患者故事2:保住胃口和体力,与癌症打一场持久战
(https://mp.weixin.qq.com/s/sZE6lKhUc116IHCTiPUqGg)
他们的自述在患友圈引起了共鸣,有患友看后表示:“我听医生话,在第一次化疗前就吃了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真的一次都没吐过,每天都大口吃肉,隔壁床的病友都表示羡慕,也都去试了这个胶囊,真管用。”
同时,在本次“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活动中,有幸邀请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雯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慧锴教授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为广大患友进行了直播义诊,为广大患友解答了CINV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助力“起始即规范预防CINV”理念的进步。
除线上义诊外,全国各地医院于线下也举办了近百场“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患教活动,医患间紧密交流,共同为预防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而共同努力。
在过去的一周,复星医药联合复星健康还邀请了各地重点医院专家与基层医生面对面,共同开展“上下联动”研讨会,共话CINV规范化管理。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医生的治疗观念,为患者回到基层继续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CINV铺平了道路。
肿瘤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非一周能解决之事,虽然肿瘤防治宣传周“不吐为快,回归常态”主题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对患友真正的关爱永不会停歇。复星医药、复星健康将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与癌共舞肿瘤患者社区持续携手,围绕CINV等肿瘤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管理,为患友提供更有力的帮助。愿为患者带来的一切美好都如约而至。
【参考文献】
1.Navari RM and Aapro M. N Engl J Med 2016;374:1356-67
2.Stathis M et al. Eur J Pharmacol. 2012 Aug 15;689(1-3):25-30
3.Thomas AG et al. Exp Brain Res. 2014 Aug;232(8):2637-44.
4.Zhang L, et al. Ann Oncol. 2018;29(2):452-458.
5.Chang J, et al. Cancer Med. 2020 Jul;9(14):5134-5142.
6.Karthaus M, et al. Future Oncol. 2020;16(14):939-953.
7.Lorusso V.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6 Jun 7;12:917-25.
8.Molassiotis A, et al.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6, 51(6) 987-993
9.Karthaus M, et al. Future Oncol. 2020;16(14):939-953.